Posts

醃漬一年的評語

...

《您已登入N號房》

Image
作者 _ 追蹤團火花   出版 _ 時報

【太空】Tereshkova

Image
前陣子因為前水星13號的成員 Wally Funk搭乘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火箭進行太空飛行,看到有文章整理出幾位著名的太空女性,剛好之前蒐集的故事有關第一位上太空的女性,便整理出一小段這位蘇聯女太空人飛行經驗與背景。 資料來源:ESA. https://reurl.cc/kZD96d 捷列什柯娃,全名Valentina Vladimirovna Tereshkova,出生於農家,成年後到紡織廠做女工,使她被選中加入太空人培訓的關鍵因素,則是22歲那年開始的跳傘嗜好。 1960年代的蘇聯為了在太空競賽中超越美國,決心要成為第一個女性上太空的政權,不過蘇聯還沒有足夠技術完成整套飛行就已經開始任務。 原先計畫由兩名女性各自駕駛兩艘太空器(spacecraft)一同飛行,但這期間各種變動,先是發射日期因為太空器製造進度而不斷調整,後來甚至改為一男一女的太空人組合。 包含Tereshkova在內的三名培訓員競爭這唯一位置,其實論資質,具飛行員資格的Valentina Ponomaryova是更優先的人選,但蘇聯基於政策推廣,選擇了紡織工人出身的Tereshkova作為第一位上太空的女性。 資料來源:http://www.russianspaceweb.com/vostok5_6_training.html 1963年6月14日,由男太空人Valeri Bykovsky駕駛的東方五號(Vostok 5)升空,16日則是發射Tereshkova搭乘的東方六號,兩架太空器預計會在軌道最接近時測驗太空通訊效果,比較特殊的是,因為Tereshkova不會駕駛,所以東方六號是全自動的控制系統。 最精采的地方來了,這兩位太空人要如何返回地球呢?答案是在離地20,000英尺(約6000公尺)的高度從太空器彈射出去、開啟降落傘、著地。其實就是高風險版本的高空跳傘。而Tereshkova確實在著地過程有頭部擦傷,Bykovsky則卡在樹上。 資料來源:http://www.spacefacts.de/mission/english/vostok-6.htm 任務暫時告一段落,不過政治宣傳沒有停歇。1963年11月,Tereshkova在蘇聯高層的壓力下與另一位太空人結婚,這讓官方更有許多話題可以激勵人心。 後來的Tereshkova不再有機會進入太空,她與這湊對的伴侶分開後,便進

《情攝大師》Helmut Newton : 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

Image
                  猶太裔攝影大師漢姆特・紐頓(Helmut Newton)生於威瑪時代的柏林,受蘭妮萊芬斯坦影響,開始著迷於攝影的奇異力量。迷戀以強勢的女體美學、情慾戀物為題材,曾為權威時尚名人留下眾多經典肖像,雖聲名大噪也招來物化及厭女的抨擊,但大膽地突破仍重新定義現代女性在鏡頭前的姿態與想像。全片重新剪輯漢姆特生前珍貴的影像素材,眾星雲集現身說法,精彩重現二十世紀指標性攝影大師傳奇的靈光片刻。__Giloo簡介

《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Image
        晚上11點,盯著螢幕發呆,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例如看個短片,但我只是駝著背沒下什麼決定,倒是腦袋因為「短」這個字想到一部長片,《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晚上11點10分,我正考慮要不要估量看完電影會是幾點,握著滑鼠點開Netflix的搜尋,一邊處理工作檔案一邊等電影開頭過去,我還是沒算出電影看完到底會是幾點,分心聽著佔據螢幕半邊的片頭,檔案總算打理好,迅速讓影片撐滿整個畫面,在書桌下的雙腿找個適當長度伸展,總算正式欣賞電影了,但直到片尾出現「Written and Directed by Quentin Tarantino」以前,我對這部電影毫無頭緒。           因為一無所知,不怎麼專心在蒐羅資訊或推敲劇情,純粹得吸收,吸收1969年好萊塢的氛圍,洛杉磯盛夏、鮮豔老爺車、巨大霓虹燈招牌、路邊嬉皮、粗曠陽剛的西部片(與演員)……,有些令我懷念過去看的美國電影,但大多時候是對那世界充滿好奇。開場Cliff Booth (Brad Pitt 飾) 一頭後梳的中長髮配牛仔外套和牛仔褲,金邊飛行墨鏡下掛著深邃的微笑,Rick Dalton (Leonardo DiCaprio 飾)則是短髮梳得挺拔,褐色皮夾克罩著豬肝紅修身圓領毛衣,卡其西裝褲搭著深褐皮鞋。一左一右踏出1966年的奶油色凱迪拉克(Cadillac Coupe de Ville),散發著拓荒者陽剛氣息的兩個角色走進餐館,畫面交錯著屬於當年「文藝」風格的波蘭導演和當紅女演員,那是個好萊塢意氣風發的年代,我就算對這片什麼都不懂,也能嗅到那股燦爛與奢糜。           不過我對於服裝和電影歷程認識不深,反倒其中最勾起我年代感的,是開頭只出現幾秒的Boeing 747巨無霸客機,運鏡除了帶到代表性的旋轉樓梯,也可以看到上層甲板的空間仍是最初期的設計,作為頭等艙的休息區,在1974年石油危機後,這空間大多改為座位區以增加經濟效益,所以這一幕算是很細膩展現了特定年份。這一幕時間落在1969年2月,但就實際歷史來看,當時747仍在試飛階段,隔年才正式投入服務,不知道電影在這時安排747單純是凸顯時代還是有其他象徵。           另一個吸引我的小細節,是片場畫面裡時不時穿梭的工作人員,其中,在Rick Dalton身後走過三名穿奇異太

《靈魂急轉彎》Soul

                    中午十二點三十分,去了不遠的電影院看《靈魂急轉彎》,Soul,一開始知道上片消息時我沒什麼動力,一部分是經濟上的兩難,畢竟年底已用掉看電影預算,一部分是對預告片的歡快氣氛感到猶疑,我不想聽到自己的感言會是對樂觀心態的酸言酸語,後來我便忘記這部電影究竟上映多久或評價如何,這幾日朋友相邀才催生動機,直到進戲院前的心情仍忐忑,不過,是多慮了。

《一個人的好天氣》

| 著 | 青山七惠  | 譯 | 王蘊潔  | 出版 | 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