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

 | 著 | 林立青  | 攝 | 賴小路

        施工危險請勿靠近。

        鐵皮圍牆上明明白白拒絕外人的標語,過路幾次也就不再注意到的工地標語,在匆匆路旁與諸多景色一起匆匆帶過,連著偶爾進出的勞碌人影也匆匆消逝腦後,從巷口維修的透天厝到市中心堆疊而起的大樓都可見竄入竄出的工地帽,然而,我們對這些人的了解卻遠比不上遠在尖端的幾號人名。這許多勞碌人影,似乎也只剩殘影,他們的職業和言行流於消遣的素材,「人」逐漸向社會邊緣隱沒,就算被壓碎了,社會仍一如既往,所謂的安穩社會,也僅是因為我們背向崩塌的景色。

        作者描寫工地裡紛雜的勞工,一路寫到工地外更為險惡的生存壓力,伴著疼痛與短暫解脫的歡愉吞下酒精與藥物,在掙扎存活與遵守社會法規之間的兩難也隨之而來,這本書描寫許多我聽過看過甚至擅自評論的人們,粗工、做工師傅、外勞、外配、做工的女子、賣檳榔的女子、陪酒的女子、陪睡的女子、拾荒者……,但實際上根本不曾仔細認識,這些人的工作內容說實在也就如臺灣普遍的服務業,提供服務,卻常常被迫賣出身而為人的權利,餐廳櫃台面臨奧客的羞辱,一如這些底層人們被輿論宰割。

        距離自身越遙遠的事物越容易誤解,所知資訊越少越容易自行詮釋或被他人填補,不止書中提及的族群,所有體制都有其難以表述的苦楚,僅僅在重大事故發生時才得以薄一席版面,卻又常淪為「不夠格的受害者」而再度被拋置邊疆,這也許是我對本書最深刻的反思之處,作者於第179頁的收結:「這些弱者不夠像我們印象中所需要的受害者,我們要的往往是純潔無辜,並且符合政治訴求的受害者 : 夠純潔,夠無辜,夠資格成為祭品。」

2020.2.14